2025年7月14日,在曼谷商业报主办的“圆桌论坛:重构合作之道"研讨会上,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乐披露了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互惠关税(Reciprocal Tariffs)背景下的应对策略与引资方案。当前泰国被设定36%的关税上限,相关谈判仍在进行中。
纳叻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已产生多维度影响,除互惠关税外,转运关税(Transhipment)及《贸易扩展法》二百三十二条款下涉及国家安全的特定商品关税(包括铝材、铜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均导致投资决策延迟。计算机与电子产品虽暂获豁免,但未来政策存在变数。
需注意的是,二百三十二条款关税税率各国均等,故不造成国别间竞争优势差异,但将推高企业财务成本。部分企业可能因此考虑赴美设立零关税生产基地。此外,AI芯片出口限制也将波及泰国,但税收并非投资决策的唯一考量。
全球最低税政策(按《附加税法》征收15%最低税率)进一步增加了企业成本。为此,BOI正推动立法增设"税收抵免"机制以缓解冲击。纳叻强调,泰国未来必须"深化与美国供应链的绑定",通过双向投资(美企投资泰国/泰企投资美国),使泰国成为美国半导体、电子、汽车零部件及数字产业的核心供应链伙伴,助力美国将泰国视为进军东盟市场的战略基地。
数据显示,近三年美国在泰投资项目达135个,总投资额约1500亿泰铢。若计入经新加坡中转的美资,总额超2000亿泰铢,主要集中在电子、数字技术、汽车及食品领域。
未来泰国将重点瞄准科技型龙头企业,锁定五大引资领域:1.半导体与高端电子:涵盖泰国优势领域——芯片封装测试、数据中心硬盘制造及笔记本零部件生产;2.数字与人工智能:聚焦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及高端云服务;3.汽车产业:支持在泰投资的福特汽车、哈雷戴维森重机升级转型电动汽车,发展汽车电子零部件;4.生物科技:融合美国技术优势与泰国农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拓展医疗生物技术;5.国际商业中心:吸引美企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基地。
纳叻指出五大超越税收的关键优势:1.基础设施:完善的水电供应、工业区、港口及机场体系;2.供应链:汽车、电子及电器核心产业链成熟;3.人才储备:充裕的技术工人、工程师群体,辅以智能签证(Smart Visa)等外专引进机制;4.政府激励: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惠政策;5.市场准入:近7000万人口的国内市场,已签署17份自贸协定覆盖24国,正与欧盟、韩国及加拿大推进谈判。
"若泰国能将互惠关税谈判至与区域国家相近水平,上述五大优势将使我国成为本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