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泰国商品加征高达19%进口关税的背景下,泰国政府迅速启动危机应对机制,推出一系列战略性投资新政,力求在外部压力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泰国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的应变能力,也反映出其推动经济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的坚定决心。
自特朗普政府推行“报复性”关税政策以来,泰国成为受冲击的国家之一。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国内新政府上台的双重背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近期密集出台多项经济政策,旨在减轻关税冲击、稳定外资信心,并将泰国定位为面向美国市场的韧性供应链枢纽。这些政策既包含激励性措施,也设置了更为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展现出“胡萝卜加大棒”式的政策设计思路。
一、 强化激励,推动产业升级与本地化
BOI通过更加灵活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并促进本地供应链的深化发展。
1.助力中小企业现代化:对投资自动化、数字化、绿色科技等领域的中小企业,企业所得税豁免期由3年延长至5年,豁免额度由50%大幅提升至100%投资额,强力推动其技术升级。
2.激励供应链本地化:针对电动车和家电行业,设立明确的本地原材料比例要求(如纯电动车需达40%),达标企业可额外获得2年50%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旨在构建更强大的国内供应链,减少进口依赖,从而提升产品本地价值以对冲关税成本。
3.引入税收抵免新工具:为应对全球最低税制与美国关税的双重压力,BOI正推动立法引入税收抵免机制,以直接降低投资者实际税负,保持泰国的国际投资吸引力。
二、 提高门槛,优化产业结构与合规性
在开放吸引投资的同时,BOI同步提高准入门槛,以保护本土产业并确保符合国际贸易规则。
1.确立实质性生产要求:面向出口的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电子)必须证明在泰国进行了实质性转型加工(海关税号至少改变4位数),确保真实价值创造,符合原产地规则。
2.限制与淘汰落后产能:暂停推广低技术(如家具、箱包)及供过于求的产业(如下游钢铁)。同时,对高环境影响产业(如化学品、塑料)暂停土地所有权,并强制其进入工业区接受严格监管。
三、 平衡人才引进与本地就业
1.规定百人以上制造商必须雇佣不低于70%的泰国籍员工,以保障本地就业。
生效时间:新员工比例规定于2025年10月1日起对新获批的BOI企业生效,并于2026年1月1日起对所有BOI企业全面生效。
2. 通过设定外籍高管与专家最低薪资门槛,并搭配智能签证计划,精准吸引高端人才,并促进其对泰国员工的知识转移。(外籍高管及专家需满足最低月薪标准(高管≥15万泰铢,专家≥5万泰铢)。
四、推出“Thailand Fast Pass”系统,推动清洁能源与数字化发展
BOI推出“Thailand Fast Pass”系统,作为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地的长期机制。该系统将系统化分析目标产业的业务流程,明确审批与许可环节,并与相关部门签署服务水平协议(SLA),通过专属渠道加快审批,确保重点项目在SLA时限内获批,从而加速实际投资启动。
BOI董事会已批准“Thailand FastPass”的遴选标准:项目须为已申请BOI投资促进的大型项目,投资额不低于10亿泰铢,且属于政府重点支持产业,如生物技术、汽车与零部件、半导体与电子、自动化与机器人、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等。此外,项目需对泰国经济产生高附加值效益,包括创造就业、带动本地供应链及提升技术水平。
BOI秘书长纳立表示:“加快投资措施将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机制。尤其是‘Thailand Fast Pass’,将成为吸引投资的新引擎与重点产业落地的重要工具。该机制有助于简化流程、缩短时间、提高透明度,加速投资落地,推动产业能力与就业增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契合政府高质量增长的政策目标。”
总体来看,泰国此次BOI新政是在外部压力下推出的系统性“组合拳”。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激励”与“限制”并行,引导资本与人才流向高科技、绿色及高附加值制造领域,加速泰国由传统制造基地向创新型区域投资枢纽转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格局中,这一新政能否有效实现“危中寻机”,将成为观察泰国经济结构调整与未来增长潜力的关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