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曼谷国际时报,曼谷新闻,国际新闻 > 新闻 >

韩国还真把疫情防住了!不封城、不停工,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来源:曼谷国际时报 Bangkok International Times Co., Ltd.发布时间:2020-04-07

就在刚刚过去的二三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在韩国感染病例一度飙升,多地爆发聚集感染病例,让全世界人民为之捏了一把汗。

 

曾经一度飙升为“世界老二”的韩国

疫情进入平稳期

 

据韩国疾病管理本部4月6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地时间5日零时至6日零时,韩国新增47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10284例;韩国新增死亡病例3例,累计死亡186例;新增治愈135例,累计治愈6598例。
自从1月20日韩国境内出现首例确诊患者以来,累计治愈人数已经反超正在接受治疗的人数。
从近期数据看,韩国已经进入疫情平稳期,新冠疫情在韩国的社区蔓延态势,得到了有力遏制。
可此前,韩国一度是中国以外的重灾区:
1月20日,韩国境内出现首例新冠病例;
2月18日起,由于大规模聚集性感染事件,导致每日确诊病例暴增;
2月下旬,确诊病例由起初的几十例,激增至5000例。
到了3月15日,韩国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两位数,且输入型病例所占比例明显升高。
韩国本是中国以外疫情最先扩散的国家,但通过稳定的管理,反而成为防疫模范案例。

文在寅总统在近期召开的G20特别会议上,详细说明了韩国的应对方法,并介绍了韩国的检测试剂开发、“免下车”检测、尖端检测技术、居家隔离、自我诊断应用程序和入境特别检疫程序等。

 

“口罩难求,床位不够,隔离人员心理恐慌”

类似一幕也曾在韩国上演

 

在韩国疫情最严重的2月底和3月初,韩国口罩短缺达到顶峰。虽然韩国政府在全国的1406个邮局启动定点口罩销售,但大多数邮局只有排在前面的85个人能够买到,市民们不得不一早就排队。
在大邱某邮局门口,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早上3点50分开始等待,排了足足7个小时,才拿到“1号”号码牌,成功买到5个口罩。
每当邮局开始发放号码牌,就会出现有人插队及阻止插队的争吵声。很多市民抱怨,“为买个口罩要每天出来排队,太让人气愤了”。还有家庭主妇称,“我要在家看小孩子,无法出门买口罩,只能让老公请假去邮局排队,没想到领到87号,最后空手而归”。

其实,韩国口罩产量并不低,每天在1000万-1200万个之间。对于只有5000万人口的韩国而言,理论上不应该发生短缺现象。韩国媒体认为,口罩短缺与出口较多(对华)、市民恐慌性囤积、不法厂商囤积居奇等不无关系。

 

(3月1日下午,众多韩国民众在京畿道水原市农协超市前排队购买口罩。来源:韩国《京畿日报》)

 

在疫情初期,最为严重的大邱地区也曾发生过,因床位不足导致病患在家等待期间死亡的事件。根据大邱市卫生部门的通报,2月25日出现的第13例死亡患者甲某(75岁,男),因为医院没有空余床位,而一直留在家中隔离。2月27日早晨6时左右,老人突发呼吸困难,送往医院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于上午9时不治身亡。

当时,大邱和庆尚北道的确诊人员在检测诊疗站进行病毒检测后,都只能在家中隔离,等待结果,并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收治入院。截至2月27日上午,大邱的1017名患者中,只有447人被收治入院,另外570人都在家中隔离等待。

 

(3月27日,大邱市中区东山医院医护人员正准备进入隔离病房展开治疗工作。来源:韩联社)

 

为解决床位不足问题,韩国政府此后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这为降低病死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既不是新天地信徒,也没有同他们的人接触过,根本没想到自己会感染新冠病毒。现在想想,还是怪自己太放心了。保健所总说没有床位,让我等等。卫生部门从没来过我这里,也没有主动打过电话。”这是大邱市一位50岁的被隔离者金某,在3月1日同《韩民族日报》的通话。
他从2月24日开始干咳,但没太当回事,只是从药店里买了些药。26日起出现了畏寒、肌肉酸痛等症状,并于次日到医院做了新冠病毒检测。28日早晨,他接到了确诊通报。由于医院床位不足,金某只能自己隔离在屋里。因为担心自行隔离时间长了,说不定会家人也会感染,他辗转反侧,夜不成眠。
“外卖送来的饭盒,我用过后也不敢丢掉,怕家人动了出事。半夜水喝没了,也忍着,不敢去客厅取水。只有我早点去了医院,家里人才能安全,可总说没有床位,真是心急如焚。”

事实上,在高峰时期,大邱有2/3的确诊者被要求在家隔离,等候入院通知。

 

 
经验1:在变成危机之前,政府迅速干预
韩国在应对非典(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疫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次疫情中,各级政府可谓未雨绸缪。
就在1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之后仅仅一周,相关官员就会见了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代表,敦促其立即着手开发可批量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并承诺给予紧急审批。
此后两周内,韩国每天有数万个检测试剂盒被生产出来,为大规模筛查密切接触者提供了基础。即使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韩国也没有出现过试剂短缺的情况。
目前,韩国有5家企业可以生产试剂盒,日产量高达10万个。3月24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给文在寅打电话“求援”,所求的正是检测试剂盒。
韩国政府的“雷霆措施”还体现在对新天地教会的态度上。在“超级传播者”也就是第31号确诊患者被确定为新天地大邱教会的信徒后,各级政府立即展开对该教会信徒的查找工作。事实证明,此次疫情暴发,与新天地教会的隐蔽、密集接触传教方式不无关系。

此后,不仅是中央政府,包括首尔市和京畿道等地,都对该教会采取了强硬举措。一方面封锁相关设施。另一方面,以最快程度掌握了该教的24万信徒名单。随着新天地信徒的检测工作基本结束,韩国疫情很快迎来平稳期。

 

(3月2日,“新天地”教会李万熙教主在记者会上对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向韩国国民谢罪)

 

经验2:尽早、安全进行病患筛查
韩国已对近40万人进行了新冠病毒测试。《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韩国有能力在全国633个测试点,进行每天多达20000人的测试,这一数量远远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测试能力。
一些流动性的检测站点减轻了医院的压力。样品可以被运输到118个实验室,由大约1200名专业人员分析检测。诊断通常需要6小时,患者会在1天内拿到结果。
韩国《国民日报》3月9日的报道也称,韩国疫情之所以快速进入稳定,“迅速诊断试剂盒”、车载诊断方式、低廉的检查费用等贡献巨大。
其中,车载诊断方式就是,被监测人可以不离开自己驾驶的车辆,就可以完成申请、诊疗(测体温等)、缴费、提取体液等4个阶段,整个时长不过10分钟。
韩国进行新冠肺炎筛查的费用也相对低廉,每次16万韩元(相当于900元人民币),而密切接触者、出现明显症状者、新天地信徒等可以免费检查。
经验3:充分利用现代IT、通讯技术进行防疫追踪
韩国在疫情暴发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追踪与隔离接触者的措施,堪称除中国以外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筛查力度最深的举措。
韩国立法机构授权政府从检测阳性感染者那里,收集手机、信用卡和其他数据信息,重建他们的行踪。这些隐去个人隐私的信息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让其他人判断自己是否与感染者有过交集。
患者行踪路线也在网络公开,只要打开地图、输入位置,便会出现标明附近确诊患者的路线,具体到咖啡厅、酒店等信息。
上述措施是韩国从2015年MERS疫情中取得的教训。当时,韩国授权一项法律,允许政府从感染者的信用卡、手机及其他社交媒体数据中追踪轨迹,调查接触者。政府得以迅速锁定密切接触者,并对这些人执行隔离程序,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
此外,韩国很多办公楼、机场、酒店和大型建筑,都设有热成像摄像机,来识别发烧的人。许多餐馆在招待顾客之前,会检查他们的体温。这一做法和中国类似。
为切断境外输入病例,韩国政府从2月12日开始,要求自中国入境人员必须下载“新型冠状病毒自我诊断APP”,并每天按时输入健康信息。不下载相关APP的人,不得入境。
这款APP可通过访问机场、港口的标识牌和《特别入境申请表》上的网址,或扫描二维码下载。每天上午10点会推送消息,要求用户输入是否有发烧、咳嗽、咽痛等症状。如果不输入健康信息,APP将在下午2点-4点再次推送提醒。如果入境两天后,没有输入相关信息,防疫部门会打电话追踪。对无法取得联系的,行政安全部、各地方政府、警察厅等部门将追踪其下落。为方便外国人使用,这款APP提供韩、英、中等多个语言版本。
另外,为应对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韩国政府决定从3月19日0时起,对所有入境者采取特别入境程序。所有入境旅客,必须在飞机舱内填写健康状态调查表和特别检疫申报单。入境后需接受体温测量,有症状的入境者将接受检查和诊断,且入境者须经核实在韩国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并在手机上安装自我诊断APP。
经验4:分级诊疗,将医疗资源集中给危重病人
韩国新冠疫情得以平稳管控,病死率较低,这与后来采取的“分级治疗”策略也有关系。
在疫情之初,韩国采取了把所有感染者和隔离者都接到医院治疗的措施。后来,随着确诊患者和隔离者数量的暴增,韩国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这使得在受灾最严重的大邱市,多名患者在等待医院床位的过程中而不幸死亡。
随后,韩国调整应对策略,转为“分级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人,可以在家接受治疗,把医院病床留给真正有需要的重症患者。
从3月初开始,鉴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暴增,导致患者病床紧缺,韩国政府决定改变新冠肺炎治疗体系。
当时的统计发现,约80%确诊患者的病情较轻。政府决定先对重症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并将病情分为轻、中、重、最重四个类型,仅将重症患者安排在负压隔离病房或定点医院治疗。全国大学附属医院和各级综合医院,也将为确保重症患者病房提供全力支持。
中度症状的人则送至公共机构提供的企业设施场所,配以基本的医疗支持和观察。而轻症者进入生活治疗中心,严重者再入院治疗。
密切接触者和症状轻微、家庭成员没有慢性病、能自我体温检测的人,要求隔离两周。
另外,韩国的“生活治疗中心”类似中国“方舱医院”的改良版,以教育院、企业员工宿舍等为基础改建,便于集中隔离和治疗。
如果患者传染性消失,将间隔24小时共进行2次病毒检测。若检测结果呈阴性,将解除隔离。
经验5:广泛动员民众“群防群治”,立法严惩违反防疫措施的人
韩国政府依靠大规模群发信息,告诫民众积极参与防疫。
韩国防疫部门每天两次发送最新疫情动态,提醒大家提高重视度,一旦发现新的病例,韩国人的手机就会震动,发出紧急警报。
网站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在详细报告感染者的出行时间表,包括他们乘坐的巴士、上下车时间和地点,甚至是否戴口罩。
韩国的电视广播、地铁站公告和智能手机提醒,会不断提示人们戴上口罩,指示人们如何与他人保持距离,并通报当天的传染数据。
这样的信息推送方法,灌输了一种近乎战时的共同使命感。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支持政府的努力,到超市抢购东西的风潮很快平息。
韩国政府还发起“保持社交运动”,从3月22日开始到4月5日结束。韩国国务总理丁世均3月21日还发表对国民的谈话,强烈建议集体感染风险较高的宗教设施和室内体育设施(武术学校、健身房等)、娱乐设施(可乐厅、夜店、酒吧等)停止运营15天,还允许各地方政府视情况关闭网吧、练歌房和补习班等设施。这是韩国中央部门第一次根据传染病预防法下达行政命令。
韩国还紧急立法,加大对违反防疫措施行为的打击力度。韩国国会2月26日召开全体会议,通过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病预防管理法修正案》、《检疫法修正案》及《医疗法修正案》等“新冠三法”。
《感染病预防管理法修正案》新增加了,疑似感染病患者如拒绝接受检疫时,可处以300万韩元以下罚款的条款;对于违反居家隔离或住院治疗等措施者,将现行的300万韩元罚款,改为最高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0万韩元(按现行汇率,约折合人民币57700元)以下罚款。
《检疫法修正案》则针对外国人入境提出严格的要求。

《医疗法修正案》针对在医疗机构内的患者、监护人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的感染监控体系新设规定,加强了国家防控体系。

 

韩国抗疫经验可以全球复制吗?可能未必

 

韩国总统文在寅3月26日晚出席G20特别视频峰会时表示,在政府抢先、透明的防疫措施和国民自主、民主参与的防疫努力下,韩国疫情形势趋稳。
文在寅介绍了韩国采取的具体行动,例如,通过大量的检测检出确诊病例,彻查病例移动路径,隔离与确诊病例接触人员,并对其采取禁止出境措施。
韩国还在初期开发出迅速准确的诊断试剂,为尽可能快速检测和预防感染设置“免下车”筛查点,利用IT技术开发自诊APP。根据世卫组织(WHO)的建议,韩国还采取尽量减少限制人员和物资移动,并同时尽可能提高防疫效果的特别入境程序等。
虽然韩国的抗疫经验不算复杂且无需花大钱,但其他国家要学习并付诸实施,还有不少障碍。
首先是国家的应对决心。危机发生之前就提前采取强力措施,政治人物要下这个决心并不容易。
其次是国民的配合。如果社会信赖度不高的话,上述措施很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

另外,每个国家的疫情形势都不一样,国情也不同,很难说,哪一个模式适用于全球。各国抗疫措施还需从自身实际出发。